王 悍
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届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主任医师,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
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,放射科学科带头人
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医院院长
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
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
上海市领军人才
王悍教授现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,放射科学科带头人,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医院院长
学术上他目前兼任:STAR影像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,中国康复医学会影像医学与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,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副组长,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,上海市级放射学科联盟盟主、上海市医学会放射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; 还兼任《Frontiers in Oncology》、《中华放射学杂志》、《中国医学影像技术》、《磁共振成像》、《研究型医院》等学术期刊客座主编或编委。他先后入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(2023)、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(2020)、上海市领军人才(2020)、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(2017)、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(2017)。
他长期从事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工作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、上海市教委、上海市科委重大、重点项目3项等多项科研基金。牵头国内多中心医疗器械临床试验2项。聚焦影像引导无创诊疗领域所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挑战,带领医-工交叉融合的研究团队,围绕磁共振相控聚焦超声(MRIpHIFU)技术,开展理论研究、技术创新与临床实践,取得了系列学术创新成果:1、解决磁共振快速无创精准测温、超声波束穿骨后焦点焦距的精准控制、磁共振与聚焦超声的电磁兼容等三个关键难题,研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MRIpHIFU无创治疗系统,并牵头了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;2、建立了AI深度学习的方法,通过术前影像学资料预判MRIpHIFU治疗肿瘤的中远期疗效,提高了该技术临床应用效率;3、研发出特异性高、敏感性好、安全性优异的多功能纳米探针,解决了聚焦超声治疗肿瘤血供丰富区域时的“热沉效应”,实现了MRIpHIFU治疗肿瘤的增效作用。通过这些工作,构建了基于MRIpHIFU的影像引导无创诊疗新技术。
相关工作在国际著名影像医学期刊European Radiology、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,生物医学工程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Ultrasonics 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、Physics in Medicine & Biology以及生物材料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、ACS Nano等发表SCI论著79篇,累计影响因子(IF)450,累计他引3300 余次,多篇入选ESI高引用论著,H-Index 31。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,实用新型专利2项。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1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2016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;以第二完成人获得2016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、201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2012年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。2023年获上海医务工匠、2019年获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金奖——杰出青年奖;2012年、2014年、2016年、2021年共4次获得北美放射学会奖;2015年获上海市卫生系统“银蛇奖”。
www.shcim.org.cn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 版权所有 E-mail:shcim81@163.com 备案号:沪ICP备18017633号-1
地址:上海市北京西路1623号402室 邮编:200040 联系电话:021-62581714 联系人:于芸
您是本站第 32618105 位访客